当前位置:首页>微思动态 > >详情
全国热线电话 400-881-4699

在线留言

【不简单】一个网工的十年奋斗史 - 工作篇

发布作者:微思网络   发布时间:2017-09-18   浏览量:0

大家好,我是姜汁啤酒,网络技术沉迷者及从业者。 目前作为Senior Network Engineer就职于新西兰某大型移动宽带运营商,负责固网的MPLS、BGP 网络运营以及内部大型网络项目集成工作。持有网络认证:JNCIE-SP,CCIE Routing&Switching, CCIE Security以及其他Professional Level的认证,精通企业网络技术和运营商技术。



初次接触


说起我的网络生涯,还要从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开始。2006年,紧张的高考结束,本想着成绩不错能上个心里一直希望的好大学好专业,结果谁知晴天霹雳,专业被调剂。刚开始的我还很努力,认为只要认真学习一定能出成绩,但是经过一番折腾,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之后索性放弃了专业课,开始了自我颓废混迹网吧沉迷于电脑游戏的一段黑暗时期。

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一年,心里隐约还是总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含辛茹苦,也自觉大学应该学门手艺,毕竟出了校门还是要找工作混饭吃于是开始出现在学校图书馆的各个楼层寻觅未来人生方向。凑巧的是,那有一个培训机构来学校宣传Cisco的职业认证以及培训课程,还专门研究过厦门ccna培训哪家好

在整个宣讲的两个小时中,我只记住了一句话:具有CCIE认证的技术人员年薪十万!这句话就像一针鸡血,刺激着我。要知道十年前的年薪十万,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待遇,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想到这里,说干就干。出了宣讲会我便直奔书店,买了一本Sybex的CCNA自学指南,从此开启了我的网络技术生涯。


确立了人生目标,剩下的就是奋斗了。从此,我的所有课程都变成了Cisco技术学习研究。在开始上手Cisco之后,更是开始精读CCNP各门课程的自学指南,一遍又一 遍死磕Jeff Doyle的TCP/IP路由技术,并通过IOS模拟器完成所有实验。这一年,我从一个网络小白变为熟悉网络基本架构以及运作原理的网络新兵。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由于是自学,我的网络知识是碎片化的。在没有人提点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就靠自己理解,但是自我理解有时候和实际还是有偏差。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块之间没有逻辑的互相关联,导致学习效率很低,不是理解性记忆,容易遗忘。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找个老师帮我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几个月后,通过参加CCNP培训班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曾经一块块的知识碎片被很有逻辑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把知识从死记硬背变为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而因为前期的自学积累,学习起来也比较游刃有余,,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时也在学习小组里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里还要提一下我在培训期间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

就是阅读Cisco英文文档。例如Configuration Guide,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看到英文书籍或文档就头大,在心里上拒绝阅读英文书籍。但其实阅读厂家的原文文档绝对会使你受益良多。没有什么其他书籍资料会比厂商更了解自己的产品,所以阅读厂商文档能够让你尽可能的接近真实内容!第二点,Cisco作为网络业界行业老大,它的文档做到了不仅告诉你怎么实现这个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你这个技术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宝贵的财富了。



理论结合实践


完成CCNP学习以后,按照原计划我应该继续CCIE的学习,毕竟脑子里面的“年薪十万”不断在敲打着自己,但是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之后,当时作为大学生的我,就算后续有此殊荣获得CCIE认证,也会因为没有对应的工作经验而不被工作单位看好。

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获取网络工作经验。我在前面提到过,在培训期间,我的成绩很优秀,培训老师看我学得扎实,在完成培训后就把我以及其他几个优秀的学员叫去帮助他做工程师项目。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时的我深知IT尤其是网络这一行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就卯足了劲给老师干。

但是我的位置相对其他几个社会学员而言比较尴尬,因为当时还是在校学生,一是没办法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学期末还得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顺便提一下:本科文凭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把本科文凭拿到。我身边太多太多例子,因为本科文凭,就这么看着大好前程在眼前,却怎么也够不着,那种感觉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同时出国技术移民本科也是必须的。)在同老师沟通以后,他觉得我应该以学业为重。但是谁都不想放弃这么难得的机会,于是我和老师商量能否在我考试回来以后继续跟着干,免费跑腿都可以, 期间我自己贴车费,他们在哪里做项目,我就跟着跑。

我至今还记得,某个晚上我们在做某医院的核心交换机割接项目,中途临时下起漂泊大雨,但是机房和交换机升级板卡不在一栋楼,为了避免板卡淋湿,我脱掉所有衣服包在板卡上,夜晚像流氓似的光着身子把板卡搬到机房。后续就很顺其自然了,相信如果你是一名老师,看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这样的精神,也没有理由去拒绝他的成长。 通过这个例子总结得出,如果你是学习IT相关的,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俗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现在互联网给予了大家一个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很多事儿的平台,但是有些IT专业,以网络技术为例,除了认真阅读相关书籍以及学习大咖的视频教程以外,还需要去把知识放到真正的项目里去实践。



冲刺CCIE


我们再说回CCIE,这个计算机网络界金字塔顶的象征,十几年来让无数工程师趋之若鹜。今天有很多人在质疑它的含金量,觉得不在值钱了。与此相反,我个人持不同意见。相信每一个追逐过她的人,往往最终记住的不是拿到水晶牌的那一刻,而是在为了获得她的过程中,与同伴一起拼搏流汗的美好回忆。于我来说,水晶牌是沉重的,因为那是生命和记忆的刻蚀,请问还有什么比时光和汗水更具有含金量?多年以后回头看,我仍然觉得自己当时做的选择是正确的,也很庆幸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成为了一名CCIE。

回溯到2009年,当自己身边的朋友们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面享受人生美好时光的时候,我独自踏上了去往首都的旅途,参加CCIE的集训。半年的时间,让我与其他人从战友到一辈子的朋友,也让一个大学生尝到了社会的滋味。我住过发霉的地下室,也在出租的研究生公寓里面目睹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在实验室同兄弟们打地铺时,共享着那机器风扇噪音都赶不上的呼噜声。同时,作为学生的我,还得在大学里面有任何风吹草动的情况下,24小时往返于北京和大学所在的城市之间。但是作为一名未来的CCIE,遇到困难,我们不能放弃,而应该是越战越勇。依稀记得当时为了充分利用在校期末考试的时间,1500页以上的Cisco ASA厂商Configuration Guide 英文文档,打印出来5本书厚,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图书馆关门足足花了一个周的时间把它彻彻底底的读完,并做好相应的笔记。回到实验室里面,每一个分解实验都认认真真的琢磨,先明白原理,再开始做实验。

确保每次都从原理上明白解题思路,然后开始在设备上实现,最后通过文档记录的方式把细节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文档,最终在我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受用无穷。养军千日,用兵一时,次年年初的某一天,整个首都依然如往常一样开始忙忙碌碌的运转,而我就像那即将登台演出的演员,早早起来打扮自己,衣装革履整整齐齐的踏出门乘地铁去国贸,那是我这辈子坐过的最长的地铁,不是因为它的路程长,而是在那十几站里面,几年的奋斗时光像幻灯片胶片一样一张张的在眼前划过,告诉自己,努力过了就不后悔,无论结果如何。

考试过程中,知识点都练习过了十遍,百遍,按照自己长期练习的思路,从二层,到三层。从路由到安全。每一步都确保没问题,中间有焦虑,兴奋,紧张。8个小时很长,也很短。


考试虽然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获得认证以后,我就在培训班做起讲师助教,一方面是能够赚取点微薄的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机会,能把知识点通过简单的方式讲述给别人,从而真正彻底掌握记住这个知识点。同时因为错过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窗口,开始作为社会人士与其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同台竞争工作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前期细致严密的规划,当时的我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通过阅读英文文档锻炼的蹩脚英语口语能力,我有幸作为IP通信工程师进入了一家国际前三的通信公司,并且很自豪地实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便拿到了年薪十万以上的薪资。之后在工作中也结识了很多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牛人和领导。从此开启人生新篇章,在工作岗位上拿出当时学习CCIE的干劲,拼命吸收新知识,并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

工作几年间跑了很多省的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大大小小各种网络割接,由于是省级别的网络割接,每次割接涉及的用户量是十分巨大的,也多亏在这种客户现场高压力环境下工作,让自己锻炼出了细致,淡定,沉稳的性格。这对未来的我帮助甚大。


其实生活可以一直这样很安稳幸福,因为是外企员工,出差的时候出门就打车,进门住星级酒店,晚上和同事们约着打游戏,没事还可以和酒店妹子聊聊人生。但是内心里面总是蠢蠢欲动,总觉得生活不该止步于此,在工作一年以后,又拉着同事奋斗了第二个CCIE。不为了涨工资,也不是为了炫耀,纯粹是情怀,一种对技术狂热追求而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情怀。



技术移民的萌芽



关于出国,终于写到这里了。也许你觉得上面的内容都是自吹自擂式的激励故事,那么接下来的,就像很多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同龄人一样,充斥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做出的妥协和逃避。原因大致有两点,先说说第一点:工作方面。

因为国情原因,我相信很多做技术出身的同行都认同技术工作是青春饭的这一说法。曾经作为通信工程师,由于工作性质,所有网络割接都是凌晨12点到8点,有时候甚至一个周5天工作日三天都在通宵。作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体上还能挺过去,也没有什么妻儿老小可以操心的,可是与我一同工作的还有比我年龄大10岁甚至20岁的同事,工作上来说,他们与我相比除了经验丰富,知识积累比较雄厚以外,其他无异。

但是从家庭方面来说,35至55岁之间往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每次看到他们加班完以后疲惫的身影,以及扛在他们肩上沉重的家庭负担,我的内心是焦虑的。如果不改变,这就是我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真实写照。另外一点,在国内做通信也好,网络技术也好,客户就是上帝这一点贯彻的非常彻底。

无论是民企,还是本土化的外企,都是特别注重客户至“上”,作为长期外派到客户现场出差的工程师感受尤为明显,当客户稍稍施加点压力给项目经理的时候就如皇帝颁布圣旨,然后最后倒霉的都是工程师。大家都是人,但某些时候,客户会把对你所在的公司的不满转化为针对工程师个人的人身攻击甚至是辱骂。这种例子不在少数,我个人也亲身经历过。这种非平等的对待方式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思变!也许读到这里有人会说,社会本来就不平等,做技术的就忍着吧,社会就这样。 

但是如果自己都不去替自己争取该有的作为人的基本尊重,谁还会来尊重你?另外一点催促我要改变现有的环境的动力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我出生于南方一个贫困农村,与千千万万人一样,我也是独自一人闯荡首都的北漂一族,每次长期出差回到首都停留的时候,不得不去面对本地站在制高点的房东们,到目前我仍然记得自己租过的最小的屋子是海淀区一个4平米左右的客厅隔间,没有窗户,里面除了床以外唯一的活动空间就是一个洗脚盆大小的下脚地儿,但是一个月却需要支付一千块的租金,但就为了能在临近的大学里面下班以后上自习,我忍了。这真正验证了所谓的白天是高级白领,晚上是蜗居客的年轻一族。每次躺在那狭小的空间里面,我就在内心不断思考着,这是否是我想要的人生?


思来想去琢磨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直有朋友传言在西方国家相对比较尊重技术,工程师的地位比较高。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很憧憬如果在西方国家生活或者工作是怎么样的感受,抱着这样的期待,我开始关注移民国外的方法,以及准备相关英语技能的学习,从而开启了我的人生另外一个篇章- 技术移民。

意犹未尽的同学可以继续看本月12号推送的该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一个网工的十年奋斗史 - 移民篇

作者:姜汁啤酒 

原文链接:http://gingerbeer.blog.51cto.com/625855/1960918


返回顶部